中国装裱修复大师、荣宝斋古字画装裱修复专家王辛敬走进天津美术学院 讲述中国书画传统装裱技艺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装裱修复大师、荣宝斋古字画装裱修复专家王辛敬5月7日走进天津美术学院,为师生带来名为“古旧字画装裱修复技艺”的讲座。讲座由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赵栗晖教授主持。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传统书画装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兆余,特邀顾问彭长贵,委员彭强、石建华,天津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杨建君,中国书画报社社长、天津美术学院路洪明教授,天津画院副院长陈治教授,天津大学王学仲研究所所长孙列教授,南开大学陈志峰教授,天津大学刘珺教授,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李旭飞,天津美术学院教师王少桓以及在校百余名师生参加并聆听了讲座。
中国装裱修复大师、荣宝斋古字画装裱修复专家王辛敬在天津美术学院讲座
本次讲座是天津美术学院首次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装裱修复大师走进校园,因此受到学校格外重视。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著名画家霍春阳教授等亲切与王辛敬一行座谈,就中国书画装裱修复的相关话题进行了交流。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亲切会晤王辛敬大师一行
中国装裱修复大师、荣宝斋古字画装裱修复专家王辛敬在讲座中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论述:一、装裱修复技艺的起源与发展;二、装裱修复技艺的设备及工具;三、装裱修复技艺形制及品式;四、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实践;五、中华老字号荣宝斋古书画装裱修复的传承;六、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传统书画装裱专业委员会;七、装裱修复技艺与书画鉴定。
中国装裱修复大师、荣宝斋古字画装裱修复专家王辛敬在天津美术学院讲座
中国书画装裱技艺起源非常早,历史上有据可考,秦汉时的“经卷”“屏风”都是经过裱褙的。到了唐代,装裱中的揭裱当时就已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艺术水平,那时候就能把一幅旧画的裱绫用来裱在另一幅新作品上,而且可以做到难以分辨。宋代纺织业的高度发展,为装裱提供了更为优秀的物质条件,花色品种的款式也优于唐代。在宋代,装裱风格和现在差不多,天地色重,隔界色浅,也是大致四六分天地,宋式的装裱风格对后世的影响特别大,“宣和裱” 或称“宋式裱”的装裱形式一直延续到今天。明清时期,随着民间裱店的渐渐兴盛,一些朴素、简易、实用的装裱格式也发展起来,如我们民间习惯张挂的“中堂”“条屏”等形式就是从明代以后才产生的。明清虽然装裱款式多沿袭着唐宋风格,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在论述装裱理论方面有明代周嘉胄撰写的《装潢志》和清代周二学撰写的《赏延素心录》等著作。其中,《装潢志》是我国第一部装裱书画的书籍,它和《赏延素心录》对书画装裱史的积极影响直至今日,具有极高的实践指导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装裱事业蒸蒸日上, 人才辈出,修复了一大批珍贵文物,使大批的残破腐朽的珍贵书画作品得以新生,成绩斐然,声名远扬。
中国装裱修复大师、荣宝斋古字画装裱修复专家王辛敬在天津美术学院讲座
王辛敬老师强调,伴随着历史的前进,书画艺术不断提高,款式、工艺愈加新颖美观实用,装裱艺人们撷取生活中的自然美感,以自己特有的艺术韵律,使书画装裱这门技艺跻身于艺术之林,成为一门独特的技艺。
王辛敬在天津美术学院观赏展出的中国书画精品
王辛敬,男,1959年8月生,荣宝斋装裱修复中心副主任、装裱修复高级技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传统书画装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78年开始从事古字画装裱修复工作,先于中国艺苑随李荫基初学装裱,后又受其父亲王家瑞及顾书强、冯鹏生等人指点,掌握了揭裱修复古代残损书画的全部技艺,成为荣宝斋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在古旧文物修复方面,先后装裱修复过无数名家作品;先后两次参与修复、揭裱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工作及中南海怀仁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巨幅画卷的装裱工作;先后修复了宋元时期马远、吴镇,明代董其昌、蓝瑛、文徵明,清八大山人、袁江、袁耀及近现代名家数以百计的作品。2000年被吸收加入中国文物学会,成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及中国文物学会修复委员会委员。
王辛敬一行在天津鼓楼天宝斋
王辛敬一行在津期间,还参观了天津美术学院藏经典书画作品展,游览了天津鼓楼,还到鼓楼天宝斋与总经理石建华等从事装裱修复的行业人员进行了座谈。
- 2023-12-01
- 2023-08-22
- 2023-04-24
- 2024-04-13
- 2023-01-16
- 2023-06-19
- 2024-11-27
- 2024-08-21